寺庙浮雕雕堵石:浮雕石堵——浮雕,它一般运用在寺庙墙壁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介于圆雕与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浮雕堵石以龙堵为主,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九龙壁等多种形式。这几种形式以九龙壁最为尊贵,在寺院里面也经常可以看到九龙壁。
寺庙石雕香炉、石雕烧金炉:石雕香炉一般采用优质青石精雕细琢而成,香炉两边一般会雕刻龙栩栩如生。石雕香炉的作用,是盛载香支,以作日常供奉神明之用。“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唐代诗人李白描述的诗句。寺庙焚金炉,一般用青石和花岗岩制作而成。石雕焚金炉石“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
寺庙(Temple)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多是汉藏融合的建筑风格。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寺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佛教建筑之一,佛法传到中国便有了寺庙。
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译称为“浮屠”。中国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称为汉式塔,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有关。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硬山建筑: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擦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星的这类建筑。硬山建筑以小式为普遍,七模小式、六模小式、五凛小式几种小式硬山建筑是硬山建筑常见的形式。硬山建筑,也有不少大式的实例,如言殿、寺庙中的附属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筑有带斗拱和无斗棋两种做法,带斗棋硬山实例较少,无斗棋大式硬山实例较多,它与小式硬山的区别主要在建筑尺度(如面宽、柱高、进深均大于一般的小式建筑)、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饰吻兽或使用琉璃瓦)、建筑装饰(如梁枋多施油彩画,不似小式建筑装饰简单素雅)等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