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安全评估房屋等级
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常常造成承载力不足,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或是开始结构被破坏的特征,是比较危险的,对裂缝必须进一步进行分析。往往非结构性裂缝的形成是由于自身应力,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如不大,可根据结构抗震、耐久性、抗渗、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判明结构性裂缝的受力性质
一般来讲,根据房屋的受力性质以及遭受的破坏形式,可以将结构性裂缝区分为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两种。脆性破坏指的是事先并没有相关预兆,突然发生的破坏,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此种破坏,只要房屋出现裂缝,就会严重影响房屋的结构强度,预示着结构破坏。因此,必须对脆性破坏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及安全措施。塑性破坏发生前,有明显的结构变形,而且会出现裂缝,因此可以及时采取安全加固措施,相对脆性破坏具有较小的危险性。
安全性:(1)在房屋增加楼面荷载、进行加层扩建或进行改造装修前,对结构进行必要的抽样、对结构的承载力进行核算、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为进一步的决策或加固设计提供建议。 (同时包括安全性和使用性) (1)建筑物大修前的全面检查。 (2)对重要建筑物需要进行定期检查时,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进行。 (3)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条件前,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进行。 (4)建筑物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时,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进行。
建筑抗震 : (1)对于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要求或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已经提高的建筑,特别是提高了抗震设防类别的中小学校舍和医院建筑,需重新核查抗震措施、验算抗震能力,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并提出处理意见。 (2)对于经过改造但改造设计未考虑现行的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或**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需重新核查抗震措施、验算抗震能力,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
抗震:依据国家现行的建筑抗震标准,对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为房屋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进行房屋安全
房屋安全直接关系到房屋居住者和周围居民的住宅安全。房屋安全必须十分重视。什么情况下,房屋安全责任人应当及时委托房屋安全单位进行?法律作出了明文规定,当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安全人应当及时委托房屋安全单位进行房屋安全:
(一)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有明显下沉、裂缝、变形、腐蚀等现象的;
(二)房屋**过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
(三)自然灾害以及爆炸、火灾等事故造成房屋主体结构损坏的;
(四)需要拆改房屋主体或承重结构、改变房屋使用功能或者明显加大房屋荷载的;
(五)其他可能危害房屋安全需要的情形。
存在上述情况的房屋,未经或者经过不符合房屋安全条件的,不得作为经营场所的使用。
房屋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现实当中,因不当使用而对楼宇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很多,但因为普通居民楼分属于不同的业主,因此很难统一协调进行保护,这就为房屋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市民如对房屋质量存在疑虑并申请时,可以通过小区业主**,以单幢建筑所有产权人的名义向中心提出房屋安全申请;如果没有业主**,市民也可联合该房屋所在建筑物的所有权利人提出房屋申请。
总而言之,未经房屋的房屋,居民平时要定期观察房屋内墙壁、地板、天花板等位置是否存在沉降、倾斜和裂缝等现象。重点要注意观察裂缝出现的部分这些都是房屋质量的项目。其中,由材料干湿变化引起的地面、墙面网状裂缝,或由热胀冷缩变形原因造成的裂缝不属于危险裂缝。居民碰到类似情况须引起重视,并尽快进行房屋安全。
灾后:对因火灾、自然灾害、化学侵蚀、外力冲击等致房屋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