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规划的好处】
1、动静结合创意法
大众农业体验多停留在采摘与农事体验等较简单、表层的活动上,而随着人们体验需求的不断
深入,使静态的农业景观升级为新奇动态的体验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二者结合,能使休闲农业
不再是单纯的乡土资源观光,而更是对新鲜奇特事物的特别体验。
2、养生创意提升法
现代人生活更追求健康养生、康体保健,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时,可将相关休闲方式以此
思路进行创意升级,如结合温泉资源,在进行农庄规划时,运用现代温室大棚手法和创意温室
的形式建造“温泉花园”,使温泉康体养生成为休闲农业产品中机具创意性的打造形式。
3.特色设施创意法
传统休闲农业园区中农业建筑与设施基本上逃不出“农味”,设计简陋且不上档次,浓郁的乡
村氛围与现代休闲风格不相融合。未来休闲农业生态园设计需打破传统思维框架,在建筑和农
业设施设计上加入创意元素,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4.时尚化创意法
时尚似乎与传统休闲农业格格不入,随着休闲农业消费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运用创新手法融
合时尚元素、时下流行的休闲方式,如露营、户外休闲等,融合到农业休闲项目中,成为了吸
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休闲农业运营究竟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土地方面的限制。
休闲农业上建房子搞建设,土地面积、用地性质包括时间都是有规定、有要求,甚至要经过审批的。 对于休闲农业的用地而言,首先,小到数十亩数百亩,大到数千数万的土地,得弄清!然后是土地性质,是否符合规划,是否可以施工建设,这个通常离不开部门的审批。
比如,使用目的是耕地或类似的,如果建成度假村一类的用做经营,需要做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当然,如果本身就是建设用地,或者用做旅游开发的,那就无所谓了!
有一个明确经营范围的公司作为主体,包括土地性质的变更,各种规划审批,有公司可能会方便些。
所以,我们得了解一些法律法规?拿地过程中要考虑的两个要素:省钱、安全。关于土地部分有哪些红线和技巧要注意,要分清楚土地性质,若流转的土地是基本农田,就不能用于休闲农业开发。
二,各项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的法规和审批。
简单来说,需要遵守森林、水利、环保、消防和卫生等方面的法规。如果休闲农业的地址在森林区、重要水库集水区、自然保留区、特定水土保持区、**动物保护区或栖息环境、沿海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者需要依照各相关法令规定办理,限制其开发者对环境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
在经营上,不要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农庄大多会涉及到餐饮服务,餐饮会产生油烟废气、废水、噪声、废物等,食品卫生许可和环评或排污许可证都不可少;
做民宿的消防安全审批、特种行业审批,还有养殖类农场等的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应该遵守国家对餐饮住宿、卫生安全环保方面的规定,按要求办理审批、环评或排污许可证等。
另外农庄产生的废物,在处理时不要随意堆放在园区,影响周围环境,一旦被人举报,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注意打造好核心业务能力
休闲农业是复合型新兴农业产业,尤其它可与其它产业进行结合形成一些综合体项目,未来会有更多投资者和行业**加入这个行业,因此目前要抓紧培养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形成行业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
四、注意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控制
一要培养核心运营管理团队加强资源整合和控制,二要建立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是模式复制和管理输出的基础和纽带,这些标准包括且不限于园区开办标准化指导手册、运营管理指导手册、服务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等等。
休闲农业项目相对于现代生态农业来说,它是相对重资产的,但相对于传统旅游产业来说,它又是轻资产的,它充分结合了一二三产发展,以产业带项目,兼具自身产业发展、提供农产品体验式营销展示平台,促进农产品在地营销及快速提升片区人气和土地价值等优势,与城乡统筹项目建设开发的联动性,是新城镇化形势下值得**大力发展的产业,它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也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发展。
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运营管理模式
1自营式
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所有者自主成立景区管理公司,对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作统一运作。
适用对象
➀ 成熟型或正步入成熟型的旅游景区;
➁ 旅游景区拥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和管理机制;
➂ 某些所有权下的旅游景区。
特点
➀ 在这一模式中,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实行非企业型治理,经营主体是景区管理机构。但景区管理机构隶属于当地旅游局。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互不分离。景区管理机构既是景区所有权代表,又是景区经营主体;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在这一模式中,旅游景区的经营总体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谋求旅游景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➁ 增强管理人员对景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2委托式
委托式形式一:全权或部分托
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所有者将景区全部或部分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以明晰景区所有者、经营者责关系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1)全面托管
景区所有者或经营权拥有者将景区的经营管理权限全部委托给托管方,自己主要起协助和监督作用。适应于经营不景气,管理较混乱,目前盈利能力较差但发展前景较好的景区。
2)部分托管
将景区中某一个环节或部分经营项目委托给其他单位经营,如景区内部管理、市场营销、景区中某一个或几个经营性项目等。适应于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但某些方面或某些项目因为人才资源等原因存在问题的景区。
适用对象
➀ 经营恶化、挽救乏术、濒于倒闭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
➁ 暂时能够维持运转但已明显感到经营管理力不从心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
➂ 旅游景区重组存在体制性障碍;
➃ 旅游景区重组存在资金投入过大的障碍;
➄ 所有方未明确目标景区的未来前景,抑或本不想购买目标景区原始产权时。
优势
➀ 景区托管能有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旅游景区资产的运营效率,因而有利于资源的调动和旅游景区的整改,并有利于景区的中长期发展。
➁ 景区托管是景区引入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品牌等的便利模式,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
➂ 景区托管是市场对旅游景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高旅游景区的资本营运效益的重要方式。